【校友故事】2004级国际政治专业王海波:平凡岗位传播正面能量,脱贫路上奉献无悔青春

日期:2019-12-26 作者: 点击:[

王海波,1984年10月出生,兰州大学2004级国际政治专业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双学士,兰州大学校友总会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分会理事。200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8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9年起投身扶贫,在扶贫第一线奋战十年。

“从事扶贫是我最大的荣幸,扶贫是我一生的事业”

王海波,兰州大学国际政治专业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双学士。毕业后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永登县),之后回到家乡——国家贫困县甘谷——从事扶贫工作,现为天水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甘谷县新兴镇精准扶贫工作站副站长。十几年来,他始终坚守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从县扶贫办骨干先进到偏远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再到乡镇扶贫副站长,扎根西部,钟情扶贫。王海波多次被评选为扶贫先进,获市、县、乡“优秀共产党员”“天水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荣誉,被人民网、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媒体和市县网站宣传报道。

从到扶贫办工作的第一天起,王海波就在心里立下承诺,要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扶贫事业。到现在,这一信念已深深植根于心,愈久弥坚,他对自己能够从事扶贫工作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王海波认为,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去干,不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就一定能够干好。正因如此,十年来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扶贫战线的一块砖、一页瓦,哪里需要哪里搬。他一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承担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办公室、项目、移民安置、劳动力输转与培训、社会帮扶、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大数据、“853”挂图作业……,扶贫办几乎所有的工作他都干过,均成效优异,表现突出,得到了群众与领导的普遍好评,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2010年以来,王海波先后获得单位先进个人,精准脱贫工作先进个人,天水市“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2014年,连续四年年度考核等次均为优秀,2016年10月,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2018年3月,被派到古坡镇沟门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他工作扎实,作风踏实,工作事迹先后被人民网、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等媒体和市县网站宣传报道。

“忠诚于党的扶贫事业,是扶贫战线党员的天职”

王海波能够不畏艰难,始终如一,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忠诚于党的扶贫事业,坚持奋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正是由于他心中有人民,心中有信仰。

从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时候起,就已经树立了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参加工作后,更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怀着对党的扶贫事业诚挚的热情,和对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认真负责地履行着一名扶贫战线党员的职责。

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中是精准脱贫工作最初和最关键的环节,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成败。从2010年开展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开始,到2014年5年期间,他承担着全县30多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县级管理工作,从贫困人口规模的预算摸底、排序、评议、审核、公示公告到数据的录入、审核、纠错,再到统计分析、动态管理与汇报总结等一系列工作,每个环节都倾注了他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而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最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确保国家下一步精准施策时对象精准、目标精准。

在开展灾后新疆移民安置工作这项重大的政治性工作中,时时刻刻隐藏着变化与挑战,他深刻认识并把握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前期的移民工作方案和各类预案的起草、受灾群众的信息建档和入户调研、与各省市的对接,到安置途中的安全保障、联络对接、后勤保障,再到安置后群众初期的生活保障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过程中,他和同志们一起通过艰苦的奋战和不懈的努力,确保了移民安置工作安全、顺利、圆满地取得成功,开创了全县移民安置工作的成功范例,也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作为扶贫战线的党员,忠于党的扶贫事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的天职。”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也是他一直坚守的原则。

“扶真贫才是真扶贫”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经历过贫困,也很了解贫困,我深深地知道贫困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所造成的困难与影响,我们做扶贫工作的,就是要准确地认识贫困、掌握贫困、消除贫困,扶真贫才是真扶贫。”

王海波个人的经历深深影响了他对待扶贫工作的态度。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是王海波10年来一直承担的一项工作,这是一项最贴近贫困户的工作。他始终本着为群众办实事和确保扶贫资金高效安全的原则,认真探索,不断创新:一是坚持每年都到各培训基地,逐班逐人了解学生在校和补助资金发放情况。二是为堵死套取扶贫资金的漏洞,对“雨露计划”申请登记表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为减少学校的报账成本,更好地群众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两后生”培训补助资金直接到户模式的探索,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为省上全面推行“两后生”培训补助资金到户创造了经验。四是在审核报账环节中,每年都对全县近2000份报账资料逐一审核,通过对各种资料比对和甄别,做到该享受的一户不漏、不该享受的一户不纳。五是创新推出“班级推选”和“乡村甄选”两种模式,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补助全覆盖的基础上,为低保、社救、烈军属、单亲、孤儿等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开辟了一条“绿色应急通道”,努力确保扶贫补助资金给最需要的家庭和学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2018年3月,在全县脱贫摘帽最关键的时候,他被赋予更加重要的使命——派到离县城40多公里的古坡镇沟门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进入中央“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部署的最前哨。

驻村一年多,他出色地完成了一名基层扶贫书记的使命,帮助村上抓基层党建、建“扶贫车间”、争项目扶持、谋发展路子……,把沟门村的帮扶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拥戴,在全县起到了表率作用。

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强化战斗堡垒,培养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进而增强了班子决战脱贫的能力与信心。他以集体学习、宣传培训、座谈交流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各类政策,培训实用技能,通过扶志扶智引导思想提升转变,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他鼓励、动员支部党员带头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展农村“三变”改革,争取扶贫资金投资冷库建设,引导村民以土地、闲散资金等方式入股,以扶贫资金和村集体资产为村民分配股份,让农民和村集体分别变成股民和股东,有持续的分红收益。

自驻村以来,他始终抓住各种机会和群众交流,宣讲政策、了解民情、排忧解难和调解纠纷。一方面把各类惠民政策尽可能地落实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关心帮助孤老病残群体;另一方面为村上贫困户争取到架豆王项目和太阳能路灯等支持,培育产业、支持公益和保障增收。在古坡50年一遇的“7˙10”暴洪灾害中,他带领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冒着生命危险,与暴洪和山体滑坡等灾害做斗争,最终以细致入微的工作,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成效,得到了肯定,我感到心里十分满足,信心倍增。”王海波说道。

些许寄语

作为母校万千学子的一员,我始终以“兰大人”为自豪,也时刻铭记“勤奋、求实、进取”的灼灼校训,虽然求学短短四载,但母校和兰大人自强不息、坚守奋斗的高尚精神和可贵品质,是我们值得用一生去传承和发扬的。祝福母校兰大明天更加辉煌,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目标;祝愿全球兰大人学业有成、事业顺利,为母校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