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9日上午,应兰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邀请,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国际政治讲席教授Gerald Heinrich Schneider为我院师生做题为“Discriminatory Coercion:Understanding the Twofold Bias of EU and U.S. Sanctions“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陈一一老师主持,校内20余名师生参加。
此次讲座Schneider教授主要围绕其合作撰写的一篇关于经济制裁的论文展开,Schneider教授从制裁偏好的概念与可能形式、研究设计及结论等方面向大家展示了项目的研究思路与核心内容。
讲座伊始,Schneider教授从促进政策改变的角度讲解了国家实施威胁或制裁的动机。欧盟、联合国及美国等组织和国家往往试图通过采取贸易限制、定向制裁、援助削减和暂停经济协定等方式来达到推动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如国际安全等一类问题上转变立场的目的。与此同时,Schneider教授以他国对特定国家的制裁作为反例,通过对1989至2015年制裁威胁及实施的案例赋值计算分析,发现三分之一的制裁都达到了界定的成功值。这其中,美国相较于欧盟和联合国出现实施制裁数量更多但制裁效果却更低的现象。
随后,Schneider教授对制裁的逻辑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揭示了欧盟、联合国和美国在经济层面对制裁制度产生自利偏好的两种表现形式,即制裁不足与制裁过度。Schneider教授通过综合分析制裁发起方与制裁目标对象两个主体间的行为维度阐释了制裁偏好的可能形式。
接着,Schneider教授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简短的评述,并进一步解释学术研究所使用的制裁案例的选择标准与选择机制。在此基础上,Schneider教授提出了论文的四个研究假设,并详细介绍了论文的数据来源。Schneider教授从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模型的选取三个方面对文章的研究设计进行了说明,通过对欧盟、联合国和美国在世界上的制裁实施轨迹进行图表化分析,得出直观的相关回归结果。Schneider教授基于特定的回归模型,对案例进行了反事实分析,最终确定欧盟和美国存在制裁不当的事实。
讲座尾声,Schneider教授分别从制裁偏好的国内和国际来源、制定实施制裁的双重选择机制两方面来对“制裁不当”国家进行反事实分析,并指出文章的一项重要研究结论:即制裁不当主要源自西方世界的内部偏好。
在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对制裁结束的标志、制裁结束后如何修复国家关系、研究所使用的数据集等方面提出了自身的困惑。Schneider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心得和学术见解,深入浅出地对大家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最后,陈一一老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并对Schneider教授前来我校开展本次线下讲座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付裕琳
图片:杜佳明
审定:陈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