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恒·155译】中国与中亚的地缘经济动力:全球战略、区域利益和多方伙伴之间的平衡

日期:2022-12-20 作者: 点击:[

庞卫华 编译

【文献来源】Aliya Tshkay, “China and Geoeconomic Dynamics in Central Asia: Balancing Global Strategies, Local Interests and Multiple Partners”,Fiia Working Paper, Vol.126, 2021.

202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开始与中国谈判,以重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18亿美元债务。该银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强后盾。贷款重组不一定会引起警觉,如果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亚国家造成的经济影响,中亚国家难以偿还贷款也就变得毫不奇怪。无论如何,这个数字本身代表了几十年债务的累积。然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和中亚之间合作的地缘经济性质变得更加明显。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宣布“一带一路”倡议时,提出复兴丝绸之路沿线历史贸易路线。据估计,“一带一路”项目资金达到1.3万亿美元,是最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亚国家作为该倡议的核心地区,涉及能源采掘、交通和贸易基础设施、以及文化和教育合作等多个领域。

研究者较多关注的是中亚国家与中国合作的收益、中国在该地区的经济风险和挑战,或者把其看作成一个区域性项目。然而,有关中国在该地区运用地缘经济力量影响中亚与中国关系的研究屈指可数。学者们已注意到,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地缘经济力量具有重大的地缘政治意义。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中国的地缘经济政策与中亚国家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相互作用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中亚经济政策通过具体的地缘经济战略来追求一系列目标。它采用“绑定”和“楔入”的地缘经济战略使得该地区与中国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并阻止其它替代合作方案。

本文的核心观点遵循三个要点,即通过地缘经济框架来分析中国介入中亚地区的影响。首先,地缘经济视角为探索中国对中亚地区的长期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次,通过梳理中国在中亚的地缘经济战略与中亚国家的战略选择,阐明中亚国家试图缓解依赖关系的方式;第三,地缘经济分析凸显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治理潜在的政治影响。

尽管本文将中亚视为一个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地区,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与其相处时既有相似性,也有特殊性。其中,强调差异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在每个中亚国家的存在程度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对中亚地区的“一带一路”项目研究侧重于宏观分析,而不关注能够揭示关键特质的国别动态。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每个国家的同时,也加强对该地区地缘经济进程的阐述。

本文首先论述作为分析框架的地缘经济学及其在理解中国与中亚关系方面的意义,其次探讨中国在该地区实施的主要政策以及中国如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接着讨论“一带一路”项目如何支撑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然后列出对中亚国家和其他行动体的政策影响,并讨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最后分析中亚国家对中国的投资、利益和平衡外部参与者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一、地缘经济战略和区域复杂性

地缘经济学被视为“经济力量的地缘战略运用”,强调战略性质,以及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官方话语如何掩盖具有深远政治影响的战略考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国家在短期内获得的经济利益可能会以牺牲长期政治自主权为代价。与此类似,地缘经济学也可以被认为是通过经济手段追求国家利益以此来塑造和管理国家。因此,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之间有明显的重叠,两者都强调地缘因素、相对收益和权力政治逻辑,但采用的手段不同。

作为一种战略实践,地缘经济学通常与区域大国有关,这些国家通常是区域经济网络的节点,能够利用经济手段来推动国家利益。同样重要的是,一个区域参与者如何通过增强其经济力量改善其地缘政治地位,甚至成为全球领导者。事实上,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激励和振兴欧亚大陆内部的联系,并试图在此过程中寻求利用不同的经济和金融渠道来提升其全球影响力。

一般来说,地缘经济战略采用两种经济手段——“胡萝卜”和“大棒”。“胡萝卜”寻求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的贷款和其他经济诱因,“大棒”旨在限制或阻止此类经济活动的制裁和禁运活动。通过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这些手段,国家可以为不同的地缘经济战略提供基础,如“绑定”和“楔入”。地缘经济“绑定”是指通过与目标国家达成各种贸易、金融和投资交易等方式增加特定国家的依赖性,提高发起国的政治杠杆效应。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向中亚提供贷款计划和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有益于互惠互利的非政治性商业合作,而且具有使该地区与中国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的战略考量。地缘经济“楔入”指用于阻止目标国家建立替代伙伴关系的政策或工具,例如经济激励措施。

地缘经济学研究的缺点之一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宏观分析,经常忽略个体(非国家)行为者。在经济领域,大公司在试图实施地缘经济战略时作为国家的关键对话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腐败行为、非正式政治、使用个人网络和亲属关系都有助于促进经济活动并发挥重要的地缘政治作用。

在分析当代地缘经济动态时,中亚是一个典型的地区,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按照麦金德所言,该地区在全球力量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二,该地区位于亚欧交通的十字路口,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地缘经济战略(通过欧盟-中亚战略框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该地区也是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和核心利益区。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作为内陆国家的地理条件构成了特别的挑战。中亚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机会,但其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需要在交通和能源方面、加快边境检查的技术以及其他促进贸易领域方面进行新的投资。

二、中国在中亚的地缘经济手段

要全面把握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关系,需要关注中国的全球抱负和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代表了中国宏大的全球愿景,在基于互联互通、贸易和经济增长为基础之上,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产生更广泛的国内影响。在增加贸易和资源流动以及改善跨大陆连通性的战略愿景中,中亚是“一带一路”欧亚部分的关键地区之一。为确保与中亚国家合作,中国部署了广泛的地缘经济工具,促进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合作。

然而,中国在中亚的地缘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缺乏俄罗斯在该地区所享有的政治和文化联系。欧亚经济联盟对中亚国家有较强的吸引力,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已经成为其成员,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正在讨论是否加入。俄罗斯在该区域的政治影响和权力并非固定的,而是不断地适应和平衡。此外,美国政府在2011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New Silk Road Initiative),但潜力并未有效发挥。在苏联解体后,欧洲国家和美国比中国更早与中亚国家接触,以获得在能源和安全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机会。

在此背景下,中国承认其他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存在及其既得利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始于21世纪初,包含海外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项目等领域。目前,中国的核心任务是确保获取能源资源、增加边境贸易、改善跨区域边境走廊、拓宽中国基础设施公司的市场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多年来在中亚能源、贸易和基础设施三个领域的合作中增强了其在该地区的长期影响力。另外,中国通过修建道路和管道、促进贸易和提供贷款的方式寻求与中亚国家建立紧密关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经济力量。

三、能源关系和管道项目

能源关系是地缘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发展依赖于中亚国家供应能源资源。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直寻求与中亚国家签订能源合同。在能源领域,根据CADGAT数据库的相关数据,中国自2008至2023年期间拨款近360亿美元用于能源互联互通项目和约410亿美元的矿产和石油勘探开采项目。这些项目既在“一带一路”框架之外又与其相关,表明“一带一路”对能源的关注仍在持续。重要的是,这些数据还强调中国在中亚地区项目的运作方式。例如,中国是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的最大目的国,取代了俄罗斯在该国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与中亚能源行业的其他外国投资者不同,中国不仅从事能源贸易,还为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便利,这是巩固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国已资助许多管道项目,同时还计划通过更多项目来进一步巩固能源关系,这与欧盟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由于其他剩余的管道通过俄罗斯或阿塞拜疆,中亚国家在能源出口方面没有太多的选择。加之经济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的严重依赖,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多元化问题仅限于现有的基础设施。因此,中国利用缺少替代能源出口途径的现状,通过增加在当地油田公司的股份和利用中亚国家对能源出口的依赖来增强其在该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力。随着欧盟关于对进口商品征收碳排放税的讨论,中亚国家可能转向替代能源目的地(中国和东南亚)。鉴于上述地缘经济框架分析,中国正在通过“楔入”和“约束”两个要素缓慢地改变该地区的战略地理位置。

四、财务关系及贷款计划

与经合组织国家和西方领导的组织,如世界银行(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比,中国通常没有对其援助和贷款施加条件。然而,这已被证明是一种错误和简单化的观点。另外,提供给中亚国家的贷款有可能造成对中国的债务依赖。例如,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约40%和50%的公共债务分别来自中国。根据AidData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隐性债务”并未在官方公共债务中披露,因此监控起来可能更具挑战性。即使中国在潜在的债务偿还问题上存在风险,其经济仍会受益于中国公司不断扩大的市场机会。就中亚而言,债务依赖可能比单纯的财务损失产生更大的影响,特别是以获取自然资源或土地需求的形式出现。

五、基础设施、制造业和贸易关系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双边项目是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合作的重要基础。除能源项目外,交通基础设施是开放区域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项目通常属于国内发展方案,有时与“一带一路”项目保持一致。得益于此,中国与该地区的贸易在过去二十年中增长了十倍。这种贸易方式在为中亚创造机会的同时,也使其与中国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如塔吉克斯坦从中国进口的比例高达90%。同时,它有助于中国政府整合新疆地区,这对其国内政治议程具有战略意义。

除基础设施项目外,中国更热衷于参与双边合资企业。这不仅降低了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还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发生在技术、电信和网络安全领域,因为安全问题也是中国对中亚政策的一部分。为此,中国还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和援助,加强与中亚在边境安全和反恐方面的合作。

总之,中国自上世纪末开始涉足中亚,重点关注三个主要合作领域:能源、贸易和基础设施,这与中国地缘经济战略的总体目标高度一致。通过道路和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不仅实现了其经济雄心和国内需求,而且还将中亚国家与自己结合的更为紧密。随着中国资本在投资企业和制造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加之中亚国家向中国偿还贷款和债务的挑战,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经济实力将会逐步增大中亚国家对中国的依赖性。

六、与中国经济合作中的利益和挑战

首先,“一带一路”使得中亚国家强化了与世界的物理联系,以及通过大量基础设施来摆脱“内陆”国家发展方式。中亚各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当地居民生计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国家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在双边合资企业和项目的数量上与“一带一路”保持一致。因此,从中亚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中亚国家发展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从而使中亚国家有机会成为连接中国和西亚经济走廊的一部分。当然,中亚政府如能够寻求其他基础设施投资来源,那么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一致性就不会如此重要,然而,这并不完全可行。虽然欧盟是该地区的主要投资来源,直接投资总计620亿欧元,但其中大部分资金分配给了哈萨克斯坦的石油部门;韩国和日本通过双边和多边的贸易和投资框架加强与该地区的合作,但与中国相比规模要小得多;俄罗斯甚至也已被中国所取代。这表明,尽管国外合作伙伴向中亚提供了其他投资框架,但都无法与中国的规模和财力相提并论。不仅如此,中国提供的经济联系(贷款、投资、贸易等)不仅在国家层面发挥作用,而且还涉及广泛的非国家行为者。尤其是双边项目的启动得到了中亚政治精英的大力支持,他们从投资项目中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中国向中亚精英提供支持。

其次,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并非受到所有人的欢迎,中亚当地部分民众的反华情绪就是一个例证。由于中亚地区长期存在的任人唯亲、腐败和治理不善等问题,中国和中亚政府之间双边交易和协议的不透明性阻碍了公众监督和追究决策者责任的能力。从这一层面讲,“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框架,而且在中亚国家的国内政治中也发挥着作用,可能加剧公众与政治精英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国仍然受到谨慎对待,有时还带有敌意。虽然对地缘经济战略的研究并没有过多地关注目标国家的预防措施,但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中亚国家能做些什么来抵制中国的地缘经济力量?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答案是实现区域合作计划和伙伴关系的多样化,以及所谓的“平衡区域主义”。“平衡区域主义”是指利用多边论坛的规范、利益和政策,防止过度依赖。具体而言,这意味着中亚国家寻求通过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其他大国建立良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以平衡中国。

七、政策影响

综合所有因素,中国与中亚之间的关系将会日趋增强,这对双方和地区都有若干政策影响。

(一)对中亚国家的影响

中亚国家既可以完全接受中国的力量,也可以更一致地开始削弱它。因此,以下政策含义反映了两个方向。

一方面,“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可以超越投资项目,将中国作为中亚国家的经济榜样。这将意味着把中国推动的规范进一步内化,以及将经济需求置于政治改革之上。另一方面,中亚国家应抓住机会实施必要的财政和经济改革,以防止对外国贷款的依赖;与替代投资来源的接触也可能是平衡中国经济实力的一种方式。

(二)对更广泛的区域参与者的影响

首先,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对于中亚地区的权力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中俄能够在该区域和国际舞台上保持友好合作,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否则可能会迫使中亚国家选边站队。

其次,欧盟已经开始在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中亚)实施基础设施项目以平衡“一带一路”倡议。日本和韩国通过与中亚国家的多边形式(C5+1)来促进区域合作项目。

八、结论

本文认为,地缘经济学是研究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活动和中亚地缘经济动态的分析框架。中国在中亚区域追求三个主要目标:获取能源、促进贸易联系和扩大基础设施。在该地区内部,中亚领导人充分接受了互联互通、贸易和经济增长的话语,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利用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提供了机会,不仅实现了中国的全球雄心,也实现了中亚领导人的经济增长目标。

然而,随着中国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司在该地区业务的扩大,不仅增加了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还为中亚合作伙伴关系的多元化制造了障碍,并可能导致一种过度依赖的关系。具体而言,在能源领域,由于欧洲需求减少,中国是该地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贸易领域,欧盟仍然是该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占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但主要集中在碳氢化合物上。

此外,中国超越俄罗斯成为最大贸易伙伴也充分说明了该地区的地缘经济动力。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与其他外国投资者相比,中国具有较大优势。所有这些都呈现出中国与中亚关系深化的轨迹。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债务是中亚国家日益依赖中国的一个显著例证。建成的基础设施(管道、道路等)不仅将该地区与世界联系起来,而且增加了对中国的依赖,从而形成了中亚国家与其他大国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伙伴关系产生了隔阂。由于替代方案的减少,尤其是能源管道,该地区将与东部邻国更加“相连”。

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将带来潜在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共同的)挑战,从偿还贷款到部分公众对项目的不满。中俄之间不确定的平衡不容忽视,也需要谨慎处理,以及美国和盟友撤军后阿富汗目前不确定局势。另外,政治格局的其他变化——比如最近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被推翻——也可能改变优先事项。国际捐助和投资机会的增加也将导致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因此,中国与中亚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依赖的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因此,地缘经济框架非常适合掌握和提炼这种复杂性,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和更敏锐地制定政策,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开辟了路径。

【编译者简介】

庞卫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现研究方向为中亚地区治理等。

【校对者简介】

董一兵,山西临汾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大外交智库研究员。本科就读于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期间获得一次三等学业奖学金。硕士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所学专业为国际政治,在读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学业奖学金。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文章一篇。邮箱:dongyb20@lzu.edu.cn。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

为了解学术前沿,开阔学术视野,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以研究生“笃研”读书会为依托,组建“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团队”。团队主要负责编译俄罗斯、中亚、南亚和高加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包括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地区热点及重大事件的相关时评等。自组建以来,编译团队已推出150余期编译作品。现有编译人员30多名,主体为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有恒·欧亚学术编译”实行组稿与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方式。欢迎校内外对欧亚问题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投稿,投稿邮箱:yujb20@lzu.edu.cn。编译作品将在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同步刊出,一经采用并发布,即奉上微薄稿酬,以致谢意。敬请各位同仁关注、批评与指正。

本文由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188金宝搏博亚洲体育组织编译。所编译文章仅供专业学习之用,相关观点不代表发布平台,请注意甄别。

编译:庞卫华

校对:董一兵

审校:李益斌